春節拜年的由來,關於拜年又有什麼講究呢?

春節拜年的由來,關於拜年又有什麼講究呢?

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,更是家人團聚的幸福時刻。拜年這個詞彙緊跟著春節,也是自古以來不能省略的一大習俗。然而拜了這麼些年,大家可知春節拜年的由來呢?

拜年是春節最突出的特點之一,又叫做走春、探春。原有的含義是向長者拜賀新年,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、祝賀新年如意、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。在過去,如果主人親戚朋友過多,拜不過來,就會讓僕人代勞,給各家送去名片,或送福字,這是上層社會拜年「泛愛不專」的反映。而這種拜年之風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了,並盛行於唐宋時期。隨著一代又一代的發展,拜年的習俗和形式也是不斷的豐富起來。

中國古代有以左為尊的說法,因而,拜年的手勢為右手握拳,左手成掌,並且要在上,對右拳或包或蓋,這樣的作揖手勢代表的是「吉祥」。在現代,一到大年初一,人人都要早早起來,穿上新衣,打扮整齊,做好出門去走親訪友的準備。去親戚家,與許久不見的至親好友相聚;去朋友家,同舊時好友把酒言歡;去交好的鄰里家,同主人相互拜年,恭祝來年大吉大利,表達對主人家的祝福。這些都是拜年所賦予的意義和價值。但關於拜年的由來,則是存在這麼一個相關的傳說。

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,頭頂長獨角,口似血盆,人們叫它做「年」。每逢臘月三十晚上,它便竄出山林,掠食噬人。人們害怕被傷害,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,然後把大門關上,躲在家裡。直到初一早晨,「年」飽餐後揚長而去,人們才敢開門相見,作揖道喜,互相祝賀未被「年」吃掉。因而拜年之風便開始流傳開來。

當然,拜年也是很有講究的,是不能隨隨便便想到誰就去拜的。首先在大年初一早晨,是需要先向長輩拜年的。長輩受拜以後,也會將事先準備好的「壓歲錢」分給晚輩。其次是向鄰居長輩拜年,畢竟「遠親不如近鄰」。接著才是走親戚拜年,對於已經成家的,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、母家,並帶上賀禮。最後就是各種禮節性的拜年了,如給朋友拜年等。

關於春節拜年的由來大致如此,可以說拜年這樣的活動,也是在無形中增進各種關係的發展。

相關鏈接
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
相關內容
頻道導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