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同尋虎

胡同尋虎

胡同尋虎 

    舊時北京以動物命名的胡同街巷總計450多條,其中含有“虎”字的約有30多條。胡同名稱中帶有“虎”字,無疑與虎有關,但又不盡相同。虎城胡同和虎坊路等得名,是緣於明代那裡曾建有虎房,養過老虎;虎背口胡同的得名,是因為其形狀:北口狹而南口寬、中部拱如虎背狀;本版今天刊發的小石虎胡同,其名稱的來源則是因為這條胡同最早曾有一座古剎,古剎前立有一尊石虎,故名。

明代宮廷圈養老虎的地方主要有兩處,即今天北海公園西北角外面的虎城和虎坊路。《燕都遊覽志》載:“虎城在太液池之西北隅,睥睨其上而阱其下,阱南為鐵門關而竇,其南為小阱,小阱內鐵柵如籠,以檻虎者。”到了明末,由於崇禎下令殺虎,認為“民脂民膏,養此何用!”皇城內的虎城便只剩下了虎城胡同這個名稱。但虎坊路一直是明代宮廷最大的養虎之所,現在的鐵門胡同就是當年虎圈西邊安裝大鐵門的地方,虎坊橋、虎坊胡同、虎坊裡、虎坊西裡等,均由此而得名。

北京城區過去還有5個叫老虎洞的地方,分別位於沙灘的西老胡同、阜內宮門口、西草市街、天橋和東茶食胡同。與天橋東面的老虎洞胡同相連,還有一條老虎洞前街。其實,名曰石虎的胡同過去也有5條,除西單北面這條後來前面加了個“小”字的石虎胡同外,還有位於廣安門內大街和東柳樹井胡同附近的兩條石虎胡同、位於德勝門內大街的大石虎胡同,以及位於崇文門外大街西側的石虎兒胡同。此外,含有“虎”字的胡同還有大黑虎胡同、小黑虎胡同、老虎廟等。清代,在東堂子胡同和外交部之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胡同,也含“虎”字,不過它與兇猛的老虎無關,而是一種小的爬行動物——蠍虎。蠍虎胡同民國時更名為協和胡同,我國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曾居於此。

如今,小石虎、虎背口等不少含“虎”字的胡同已經消逝,虎城胡同甚至連胡同名稱都早已湮沒在歲月中,但虎的傳說、虎的軼事等等,將成為永遠的胡同記憶,在胡同中萬古流傳……

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
相關內容
頻道導航